周三(10月24日)美元对日元汇率延续升势,日本9月CPI同比上涨2.9%超出市场预期。尽管市场对高市交易存在强烈预期,日元贬值趋势却未止步。与此同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周五明确表态,称其施政纲领将以"经济优先、财政跟进"为原则。她进一步强调,将在"审慎的积极财政政策"框架下,系统推进财政支出计划。市场普遍预期日本央行将维持利率不变,且后续政府可能出台更多宽松措施,这些因素共同推升了美元兑日元的涨势。
自高市早苗执政以来,市场便将其视为安倍经济学的继承者,日元贬值交易预期持续升温。然而事实是否如此简单?尽管高市早苗曾表达反对央行加息的立场,但自选举启动后,她已明确与鸽派立场划清界限。这表明,若市场继续惯性押注日元大幅贬值,恐将误读高市团队的施政方向。
高市团队政策可能遭遇误读
高市团队周五重申,"经济优先、财政跟进"原则将成为其施政纲领的核心。在"审慎的积极财政政策"框架下,财政支出将实施战略性布局。为保障财政可持续性,政府计划通过降低债务占GDP比重来稳定市场信心。
市场普遍认为这预示着宽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叠加,以及扩张性政府干预的强化。但实际政策导向可能更注重财政刺激与债务可持续性的平衡、能源转型成本与长期收益的平衡,以及深化国际合作与维护经济主权的平衡。
若能源独立与结构性改革计划顺利推进,日本经济基本面有望改善。一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汇率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同时,日元持续贬值虽增强了出口竞争力、抑制了进口需求并形成贸易顺差,但这些因素均表明日元持续贬值缺乏基本面支撑。
高市经济学与安倍经济学的本质差异:日元贬值空间受限
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是,20年来日本本土债券收益率首次超越美国股票股息收益率。这并非数据错误,而是全球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当前,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已高于标普500指数股息率,这一变化彻底颠覆了自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以来主导日本投资组合配置的激励机制。
此前,日本储蓄大规模流向收益更高的美国资产,催生了套利交易并支撑了全球风险敞口。如今,这种资本外流模式已显过时,沉睡已久的资本回流浪潮正悄然兴起。
市场仍在试图解读"高市经济学"的实质内涵,但当前形势已与2012年安倍晋三执政时期截然不同。当年,安倍晋三将推动日元贬值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手段,如同用货币武器攻打通缩"堡垒"。而今,日元汇率已深陷疲软区间,实际汇率触及数十年低点。若继续推动日元大幅贬值,势必引发地缘政治反弹,当前已无操作空间。
日本央行政策:宽松表象下暗藏鹰派
日本央行已不再是全球主要央行中的"鸽派代表",而是最后一个坚守宽松立场的央行。认为"高市早苗执政必然导致日本进一步宽松"的观点,在当前形势下显得过于草率。
尽管高市早苗政治立场偏鹰派、言论风格偏保守,但日本央行的政策节奏仍由植田和男主导,且央行对自身信誉的敏感度持续提升。因此,日本央行下次会议对市场共识而言,暗藏风险陷阱。此前市场曾短暂计入加息预期,但在高市早苗掌权后,这一预期明显回落。
然而,隔夜指数掉期(OIS)曲线却释放出不同信号:核心矛盾在于"时机"而非"趋势方向"。若日本央行像去年7月那样释放温和鹰派信号,可能引发日本国债与日元汇率的剧烈波动。押注日元单向贬值的交易者或许会发现,其立足的"根基"并非稳固基石,而是易崩的页岩。
传统交易逻辑松动:东京股市与日元汇率相关性弱化
在全球宏观领域,东京股市与日元汇率的负相关性曾是最稳定的关联之一,如今这一关系开始趋于脆弱。"日元疲软=股市走强"的传统逻辑,已无法反映日本企业格局的深刻变迁——当前日本企业已实现全球化生产布局,并对汇率风险进行了全面对冲。
"日本企业"已不再局限于出口商群体,而是由在海外开展组装、销售并实现收益的跨国企业构成的多元矩阵。从日元贬值中获取"轻松收益"的窗口已彻底关闭,取而代之的是艰巨的改革任务——这正是安倍晋三当年启动却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
而真正的投资机遇正蕴藏于此。日本上市公司数量超过全球任何主要市场,但许多企业存在机构臃肿、盈利疲软、效率低下等问题。若监管机构与企业董事会能突破对并购、出售及私募股权合作的"文化束缚",企业整合潜力将极为巨大。高市早苗已明确指出,过剩产能正拖累日本企业经营效率。
若她与日本金融厅(FSA)能推动下一阶段公司治理改革,或许能触发市场对日本"价值陷阱"板块的重估。当前,MSCI日本价值指数的市盈率仍仅为美国的一半,这种估值分化极为显著。当下的改革已从"宏观休克疗法"转向精准化的"微观手术"。
高市经济学的核心定位:从短期刺激转向长期企业治理
若"高市经济学"真正成型,其核心绝非又一次汇率投机或债务扩张,而是一场全国性的企业治理变革。日元的命运或许将不再绑定"全球流动性"叙事,而可能转向"全球资本回流"叙事主线。对外汇交易员而言,这意味着日本市场的下一个重大交易机会,或许不是做空日元,而是跟随资金"回流本土"。
交易提醒:
把握日元多头头寸的时机,核心不在于胆识,而在于"耐力"——在市场最终转向之前,你能在"负持有成本"压力下支撑多久?我们曾经历过类似局面:具备坚实的结构性逻辑支撑,收益率也出现利好变化,但日元仍受制于"耐心成本"而迟迟难以反弹。这类交易的失败,往往非因逻辑谬误,而是因入场过早。
市场已将下一次加息预期推迟至最早12月落地,多数观点甚至认为会延迟至明年初。这一预期反过来可能压制日元的上行空间。然而,金融市场的谨慎情绪与不确定性,或许会助推日元这类避险货币走强,并对交叉货币对(如日元兑其他货币)形成压制。
技术分析:
从日线图可以看出,美元兑日元目前受制于上升趋势线上轨和下降压力线,即153.70附近与153.20-153.70压力区间。152.00附近是第一支撑位,即5日线与近期汇价突破的点位;之后是150.70附近,即8月1日高点;最后支撑位是149.00,也是这波日元贬值的起点——高市早苗夺得党魁当日汇价的最低点。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000000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